埋在深山30年的隐秘和伟大
李志新,196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放射化工专业
他在戈壁滩上、在深山里书写“硬核”人生
只因“国家和我的事业都在那里!”
他参与决策制定的工艺参数与技术创新课题达到40多项
主持了核废料处理重点课题和技术路线的研究
为我国的核废料治理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
因长期从事核废料处理工作,他罹患白血病
于1994年2月21日逝世,年仅53岁
今天,时值李志新同志去世30周年纪念日
让我们一起走近李志新
走进那埋在深山30年的隐秘和伟大!
1965年,李志新毕业于清华大学。本可以选择留校的他义无反顾地投身于国家的核事业,在戈壁滩上开启了他的“硬核”人生。
1969年,四川广元的大山里开始抢建一座关乎中国核事业发展的工厂——代号821。已在戈壁滩吃了四年沙子的李志新又把自己“扔”进了偏远又危险的大山之中。
他说:“我学的是放射化工专业,国家的需要和我的事业都在那里!”
在那段梦想飞扬的激情岁月,李志新参与决策制定的工艺参数与技术创新课题达到四十多项,极大地优化和改进了核废料生产工艺。从技术骨干到车间主任,这项特殊而危险的工作对他的血液和肾脏不断造成损害。
1987年,一起意外事故发生,一股高温蒸汽突然从管道中喷发。危急时刻,李志新挺身而出,冷静地让同事们先行撤离,冒着生命危险关闭闸门,最后一个离开。危险成功化解,但李志新因此吸入超量辐射,健康迅速恶化,被迫离开一线岗位。
离开一线后,李志新担任821厂总工,主持了核废料处理重点课题和技术路线的研究,为后续开展的治理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。
1994年的春天,身患白血病的李志新走到了人生的终点。弥留之际,他握着爱人的手嘱咐:“我走了,别给国家添麻烦,就把我埋在厂子后面的山坡上,我要看着后来人完成我没能完成的事业。” 他的一生,匆匆地定格在了53岁。
如今距离李志新去世已过去了整整三十年,他用青春和热血奋斗过的821厂,已成为国内最领先的核设施退役和放射性废物治理基地。在这里,有许多自发地在他长眠的山坡上祭奠鲜花、追思缅怀的普通人。在这里,更有许多原本想离开,却因为他的精神感召而留下来的核工作者。
干惊天动地事、做隐姓埋名人——李志新的精神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,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前行。今天,让我们怀着敬意,纪念这位为国家核事业奉献一生的英雄,向他致以最崇高的敬意!
推荐阅读